成圣的99种方法_成圣

互联网 2023-03-17 23:08:13

1、先解释一下“圣”的对立面:魔  【魔(梵ma^ra,巴ma^ra,藏bdud)】  指夺人生命,且障碍善事之恶鬼神。

2、全称魔罗,又称恶魔。

3、意译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


(资料图)

4、此外,若梵汉并举则称为‘魔障’。

5、据《长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瑜伽师地论》卷四等所说,魔王住于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之高处。

6、另据《长阿含》卷二〈游行经〉、《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七、《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所述,魔王名为波旬,有色力、声力、香力、味力、细滑力等五力,又有魔女魔鬼等,常扰乱佛及其弟子等,妨碍善事。

7、  此中之‘魔’字,古译经论多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时,以其为能恼人者,遂改作‘魔’。

8、按,梵语mara,系从有‘死’之词义的语根mr!转来之名词,即‘杀者’之义。

9、原似根据夜摩(yama)之思想而来。

10、依《梨俱吠陀》所述,夜摩为死神,住在天界最远之处,常以‘死’(mr!tyu,从mr!而来之名词)为使者而夺取人之生命。

11、由此可见,其意与具‘杀者’语义之‘魔’有相通之处。

12、但至欲界六天之说兴起,则认为夜摩住于第三天,佛教另以湿婆(S/iva)为魔神,而将之置于第六他化自在天,号破坏正法之恶魔,即天子魔。

13、  此外,又有自内观方面以解说‘魔’之语义者,由此乃有烦恼魔、五阴魔等四魔说。

14、《大毗婆沙论》卷一九七云(大正27·984c)∶‘以诸烦恼害善法,故说名为魔。

15、’《大智度论》卷五云(大正25·99c)∶‘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16、’此处之‘魔’主要以‘破坏’为其语义。

17、又,《大智度论》卷六十八说夜有烦恼魔、五众魔、死魔、天子魔等四种,其下并谓‘魔,秦言能夺命者,死魔实能夺命,而其余亦能作夺命之因缘,亦夺智慧之命,是故名杀者’云云。

18、《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阐明五阴魔为死之所依,烦恼魔令感当来之生而至死,死魔正是死之自性,天子魔障碍欲超越死者,故共名为魔。

19、此中,以‘死’通为‘魔’之语义,即根据夜摩之思想而来,实则其中唯有死魔相当于夜摩,天子魔指破坏正法之湿婆,烦恼与五阴二魔则是从天子魔之义转来者。

20、  此外,旧译《华严经》卷四十二谓魔有十种,贪着五阴称为五阴魔,烦恼能染污障碍称为烦恼魔,自憍慢称为心魔,远离受生称为死魔,起憍慢放逸之心称为天魔,心无悔称为失善根魔,味著称为三昧魔,于彼生着心称为善知识魔,不能出生诸大愿称为不知菩提正法魔;《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又总括为分段、变易二魔。

21、‘烦恼障’障碍三乘称为分段魔,‘所知障’障碍菩萨称为变易魔。

22、分段、变易二魔各有烦恼等四魔,故总成八魔。

23、凡此皆系以广义解释‘魔’之语义。

24、  另外,《法华经》卷五〈安乐品〉自烦恼魔等四魔中,除去天魔,而揭举五阴魔、烦恼魔、死魔。

25、《骂意经》更列出天、罪、行、恼、死等五魔,此系于上述四魔之外复加罪魔而来。

26、《涅盘经》则在四魔之上另加无常、无我等四倒,而成八魔。

27、其他,如《摩诃止观》卷八(下),曾就修禅中所起之魔而广加分别;《大乘起信论》亦说及有为魔邪诸鬼所恼乱之事。

28、  此外,依《普曜经》卷六〈降魔品〉所载,释尊成道之际,魔王波旬曾派遣欲妃、悦彼、快观、见从等四女前来扰乱。

29、迦叶佛时,有头师魔王出现。

30、《杂阿含经》卷三十九、卷四十五等处曾述及佛陀降魔之事。

31、《中阿含经》卷三十亦述及有关佛弟子目连降魔之事迹。

32、而密教为防止诸魔之侵迫,故于修法时常行结界等法以资防范。

33、  ◎附一∶〈魔〉(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云(大正45·348b)∶‘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

34、’《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二云(大正27·272b)∶‘何故名魔?答∶断慧命故,或常放逸而自害故。

35、’《大智度论》卷五云(大正25·99c)∶  ‘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诸外道人辈言,是名欲主,亦名华箭,亦名五箭。

36、破种种善事故,佛法中名为魔罗;是业是事,名为魔事。

37、’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云(大正30·448a)∶  ‘或见在家及出家众欢娱杂处,或见恶友共相杂住,便生欢喜,心乐趣入,当知一切皆是魔事;于佛法僧苦集灭道,此世他世,若生疑惑,当知一切皆是魔事。

38、(中略)若于利养恭敬称誉,心乐趣入,(中略)当知一切皆是魔事。

39、’  《大智度论》卷五又云(大正25·99b)∶‘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如诸烦恼、结使、欲缚、取缠、阴界入、魔王、魔民、魔人,如是等尽名为魔。

40、’同书卷五十六云(大正25·458c)∶‘魔作龙身种种异形、可畏之像,夜来恐怖行者;或现上妙五欲,坏乱菩萨。

41、’  魔之分类有∶  (1)内魔、外魔,内魔由自身产生障碍,外魔则系自他身而来之障碍。

42、《定善义传通记》卷三谓四魔之中,以天魔为外魔,其他三魔为内魔。

43、又有就分段、变易二身而分,或从烦恼、所知二障而分。

44、  (2)五阴魔、烦恼魔、死魔三者,《法华经》卷五〈安乐品〉云(大正9·39a)‘见圣贤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

45、’此三魔乃自四魔中,除去天魔者。

46、  (3)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四者,出自北本《涅盘经》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等。

47、又,《超日明三昧经》卷上所谓身魔、欲尘魔、死魔、天魔者,亦同于上述之四魔。

48、《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释之云(大正45·348b)∶‘烦多扰乱名为烦恼;色等积聚名之为蕴;将尽、正尽、尽已名死;神用光洁自在名天。

49、此四即魔。

50、’  (4)天、罪、行、恼、死等五魔,出于《骂意经》。

51、乃于上记四魔,复加罪魔。

52、  (5)《涅盘经》谓四魔加无常、无我等四倒,而成八魔;又谓分段、变易二身各有四魔,故成八魔。

53、  (6)《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列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毒、名利、自高慢等十魔,并释云(大正45·348b)∶  ‘可欣名欲,心戚名忧愁,悕求食饮名饥渴,耽欲名爱,令心昧略名睡眠,有所恐怯名怖畏,犹豫两端名疑,损恼身心名毒,悕誉贪财曰名利,自举陵他名高慢。

54、欲等即魔,亦持业释。

55、’  《华严经大疏钞》卷二十亦列举蕴、烦恼、业、心、死、天、善根、三昧、善知识、菩提法智等十魔,并释之云∶贪着五蕴为蕴魔;执着五尘境,起一切烦恼为烦恼魔;一切恶业为业魔;高慢心为心魔;命终为死魔;他化天大魔王为天魔;执着所修善根为善根魔;耽着所得禅定,不求升进为三昧魔;悭吝法,不开导他人为善知识魔;着菩提智为菩提法智魔。

56、  ◎附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摘录)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

57、何等为十?所谓∶蕴魔,生诸取故;烦恼魔,恒杂染故;业魔,能障碍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舍生处故;天魔,自憍纵故;善根魔,恒执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善知识魔,起着心故;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是为十。

58、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

59、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

60、何等为十?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恶心布施,嗔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盘离欲寂静,是为魔业;于菩萨所起嗔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乐学世论巧述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是为十。

61、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62、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

63、何等为十?所谓∶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是为十。

64、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65、  圣:  圣,通也。

66、——《说文》。

67、按:耳顺之谓圣。

68、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69、  听信之谓圣。

70、——《管子·四时》  睿作圣。

71、——《书·洪范》。

72、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73、”  母氏圣善。

74、——《诗·邶风·凯风》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75、——《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圣功(神灵的功力);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圣意(神灵的旨意);圣明(英明)  (4) 聪明;才智胜人 [wise]  圣人莫之。

76、——《诗·小雅·巧言》  是故圣愈圣,愚益愚。

77、——韩愈《师说》  (5) 又如:圣相(德智才能出众的宰相);圣童(智力特优的儿童);圣通(圣明通达);圣智(亦作“圣知”。

78、聪明睿智,无所不通);圣善(聪明贤良);圣时(圣明之时);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或登帝位的儿子)  (6) 神圣的。

79、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之词。

80、亦为宗教圣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

81、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82、——诸葛亮《出师表》  故而先成“魔”后成“圣”。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