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七里河非遗」兰州羊皮筏子

七里河融媒 2023-05-02 01:01:04


(相关资料图)

兰州羊皮筏子兰州羊皮筏子项目是甘肃省人民政府2006年首批公布的民俗类别省级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辖三县五区,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市区海拔1520米,平均气温11.2度,境内居住着38个民族,黄河穿城而过,独特的地域特征滋生出独有的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子”。“皮筏”历史悠久,《水经注·叶榆水扁》就有记载,《旧唐书· 东女列传》:“以牛皮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传》:“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兰州羊皮筏子由清光绪年间(公元1700年)兴起,距今300多年历史,传承不断,分布在以兰州为主的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的黄河两岸广大地区。筏子以羊皮为囊,充气、扎缚,以木架捆绑而成,分为600个、460个皮胎的大型、360个皮胎的中型、330个皮胎的小型载货筏和13个皮胎组成的载人皮筏四种,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它的特点是只能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从清光绪年间至今世代沿袭,连续不断,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劳动、生活、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艺术价值在于造型美观、独特,除实用价值外,很具有观赏价值,已被制作成雕塑、工艺品等,文化价值在于它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研究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项目,经济实用价值在于,它是食品的衍生制品,不消耗资源、能源,制作容易,操作简单,无躁音、无污染。目前,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和交通设施的便捷,它的货物运输和载人济渡的功能基本丧失,主要功能转向娱乐,需求量小,传承人越来越少,处于濒危的境况,急需抢救和保护。兰州羊皮筏子传承人——马积德小传(省级/去世)马积德,男,回族,1935年1月生,2019年12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小学文化程度,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积德自幼学习驾驶皮筏,上世纪40至50年代在兰州雁滩、马滩从事皮筏渡人,1954年至1958年主要从事西宁到内蒙包头黄河段牛皮筏子、木筏子的水上运输工作,1958年,由北京地质勘探队聘任,七里河区政府介绍在山西太原为勘探队提供渡河任务半年,之后多次在山西柳林参加过水文观察工作,1960年参加兰州联运司皮筏队(兰州市第三汽车运输公司)从事皮筏制作、保养、驾驶工作,1995年退休后在黄河边从事皮筏旅游工作长达17年之久,1999年7月1日,由兰州大学组织的兰州至包头的漂流探险活动,由他任领队前往,共计一个月时间。马积德的爷爷、父亲都是筏客子。祖父辈常给人运木材、运羊毛,接转峡的活、贩盐。黄河兰州段险滩不少,最危险的有什川大峡、青石峡子、棺材峡等,他爷爷的亲弟弟就是在大峡撞到月亮石上“淌没了”。马积德从1948年开始正式“搬筏子”(当筏客子),1951年6月起跟着青海的叔叔用牛皮筏子发羊毛到兰州,此后去了包头。从包头回来后,他的长途运输史开始了,几十年间,多次到过靖远、乌海、包头等地,运送过粮油、牛羊、煤炭、沙石等。马积德放筏时亲历过三次大的风险。第一次在1953年,什川大峡水中有块暗石,筏子一般经过时只能跨半块石头,那次的把式叫马成通,没有把握好,筏子过石头时跨得多了,拗不过来,结果整个筏子被撞散了架。马积德看得一清二楚,吓得够呛。后来,又在小峡两次出事,他都受了重伤,一次,桨把子撕去了左腿上的一大块皮肉,一次脚上受了重伤。长期的生活历练使得马积德驾驶羊皮筏子的技术在同行中独领风骚。他对黄河水流、水势有独特眼光,能辨明水中暗流、险滩。80年代重庆电视台专门拍摄了马积德在黄河上的驾筏表演,中央电视台一、四套节目组织拍摄了驾驶画面。兰州电视台曾经播放的美丽兰州宣传片的羊皮筏子驾驶员就是马积德。甘肃日报、兰州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作过专题报导和介绍。2018年由甘肃朝旭影业西部能人汇栏目组策划的兰州三宝专题栏目在罗宏羊皮筏子传习所开机,羊皮筏子传承人马积德老先生亲自参与节目录制,被节目组授予“西部能人”荣誉称号,《西部能人汇第三期 羊皮筏子传承人马积德先生》在爱奇艺播映。如今的羊皮筏子已不多见了,除了兰州,省内的靖远、景泰、刘家峡有一些,再有就是青海和宁夏了。“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的辉煌场面一去不复返,零星的羊皮筏子成为旅游特色,相比省外,省内的羊皮筏子仍然是“小打小闹”,没有闯出自己的“名头”。马积德在退休前三四年(1980年前后),制作了一个筏子,和儿子在休息日出去玩时乘坐,退休后又制作了三个,在“黄河母亲”附近漂流载客。随着兰州旅游业的发展,个人经营的筏子多了起来,大部分聚集在小西湖桥至中山桥黄河南岸,为规范运营、保障安全,2007年,个体经营的散户们组合在一起,陆续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马积德精通羊皮筏子制作,制作的皮胎外形美观、平整、色泽鲜亮,所扎排杆精细、硬、紧,排架呈船形,外形造型有流线形之美,经久耐用。年逾花甲的他仍然每天来到码头上,给筏子吹气、上油,保养筏子,他把做筏子的技巧都教给了儿子马建华、马建民、马建军,希望儿孙们能够学好这门手艺,面对筏子制作,他感到很担忧:“很多制作筏子的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个行当,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新的筏工继承人,都面临失传的危险。”马积德认为,羊皮筏子是兰州特色旅游项目,代表了兰州的古老民间文化,而兰州的旅游想要做强做大,必须要围绕“黄河”做文章,目前对羊皮筏子的宣传、文化挖掘都不到位。保护和发展羊皮筏子,必须从传承人、制作技艺、传承技艺等多方面入手,需要民间力量的投入,也需要政府的宏观规划和大力扶持。他建议,在兰州的旅游发展中,应该将羊皮筏子与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例如与水车、乡村游等结合形成旅游套餐,否则,现在羊皮筏子仅仅是城市中单独的一种游乐项目,太单调,很难发展起来。兰州羊皮筏子传承人——罗宏小传(省级)罗宏,男,回族,1973年10月生,祖籍兰州。初中文化程度,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家在兰州从事羊皮筏子的制作及使用已经有四代人了。早在70多年前的抗战时期,当时中国沿海被日本封锁,苏联援华的战略物资和军事装备须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抵达兰州,再陆续被送往其它战区。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兰州羊皮筏子作为水上抗战物资的运输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时的罗家人全程参与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众多兰州爱国人士中的一员,为中国的抗战及民族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罗宏是罗家羊皮筏子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的他,自1984年以来一直跟随父辈从事羊皮筏子的制作以及使用。多年来的耳濡目染不仅使他继承了父辈们原有的制作工艺,并且改善了原有上油的保养工艺,使羊皮筏子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三分之一,这也使其成为了黄河岸边技艺最精湛的羊皮筏子制作工匠。罗宏还率先将羊皮筏子这一传统的运输工具作为兰州的特色旅游项目出现在兰州的黄河风情线上,随后其他人争先效仿,使羊皮筏子成为了兰州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近30年的羊皮筏子制作和推广中,罗宏始终将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作为重中之重,他亲手制作的羊皮筏子曾经多次接受大众展览,其工艺水平也受到省内外游客的称赞和嘉奖,2020年10月23日组织人员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第六届非遗博览会;2021年丝路非遗系列纪录片《兰州羊皮筏子》在兰州电视台经济频道面对社会公众播出。城市的年轻人中,会做筏子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年轻娃娃们不爱学,嫌费事,都想吃碗轻松饭。制作羊皮筏子的工艺也非常复杂,罗宏算了算,一个人做一个筏子,每天工作8个小时,至少也得连续20天才能做好,过去手艺好的老匠人20天做完,现在的水平就得一个多月了,对此,他也曾感到很担忧。从2000年开始,罗宏开始收容一些家境贫困、缺乏生活技能的孩子到自己的码头,想为这些贫困的孩子们提供一个能自食其力的平台,他不仅负担了他们所有的生活费用,还向这些贫困的孩子传授羊皮筏子的制作技艺及驾驶技能,使他们不再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作为从小吃黄河水长大的西北汉子,罗宏也积极地参与了母亲河的各项公益活动,并且在自己的码头上设立了兰州水上派出所接警点,多年来挽救了几百名失足落水群众的生命,情急时他顾不得湍急的河水亲自跳进黄河里拯救落水群众,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的了。作为水上派出所的接警点多年来协助公安机关打捞遗体几百具,为各类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为了将羊皮筏子这一兰州的古老民间文化做强做大,围绕“黄河”做文章,罗宏在2007年成立了兰州宏达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制管理。使羊皮筏子制作及经营慢慢走上了正规有序的发展道路。虽然公司现有的规模相对来说不是很大,整个公司的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通过与政府部门的不断沟通,以及公司经营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才的不断培养不仅能为五湖四海的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而且一定能将羊皮筏子这个“兰州元素”更好地传承下去。兰州羊皮筏子传承人——马建华小传(区级)马建华,男,回族,1958年出生于甘肃兰州,为兰州羊皮筏子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马积德之子,家族式传承羊皮筏子制作与操作技艺。1966年至1974年上学,1974年至1979年在甘肃永登插队,1979年9月在省建一公司参加工作,自幼常年跟随父亲进行羊皮筏子制作和漂流,现常年在兰州市水车园羊皮筏子漂流中心进行漂流接待工作,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万人次,2020年初经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公布成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兰州羊皮筏子传承人——张德宝小传(区级)张德宝,男,回族,1952年8月出生于甘肃兰州。小学文化程度,现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余岁就开始跟随父辈进行羊皮筏子制作并学习驾驶技艺,一生在甘肃兰州、甘南玛曲从事羊皮筏子渡人载货等水上运输,几代人以此为生,以河为伴,60余年制作羊皮筏子上万只,为黄河兰州段四大家族式传承(马家、罗家、张家、孙家)之一,现罗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罗宏的同代传人。在上世纪90年代羊皮筏子开始市场化运营后,参加过首届兰州羊皮筏子漂流大赛、1999年兰州大学黄河流域考察活动兰州至包头段漂流考察、2008年“迎奥运”兰州市羊皮筏子黄河漂流邀请赛、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赛” 等大型漂流赛事,多年来配合各媒体及新闻机构进行专题片录制和采访数十次,协助公安机关搜救落水人员数十人,打捞尸体上百具,兰州市公安局授予“最美搜救员”荣誉称号,常年在黄河母亲码头进行羊皮筏子制作传承,指导后辈进行羊皮筏子制作和驾驶,接待中外游客体验了解黄河非遗文化,2020年代表甘肃省“兰州羊皮筏子”项目参加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全国第六届非博会并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展区进行演示讲解。兰州羊皮筏子传承人——张旭小传(区级)张旭,男,回族,1984年12月出生于甘肃兰州。初中文化程度,现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5年在兰州宏达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工作至今,期间跟随罗宏、张德宝两位师父学习兰州羊皮筏子制作技艺和羊皮筏子、快艇的驾驶技艺,参加过2008年“迎奥运”兰州市羊皮筏子黄河漂流邀请赛、第二届“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赛” 等大型漂流赛事,多年来配合各媒体及新闻机构进行专题片录制和采访,协助公安机关搜救落水人员、打捞尸体,常年在黄河母亲码头进行羊皮筏子漂流驾驶,接待中外游客体验了解黄河非遗文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历练,现已成为兰州羊皮筏子第四代传承人群体中最为出色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羊皮筏子剥制过程羊皮筏子鞣制过程

来源: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馆

标签: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